close

  2014年春節前,5名年輕人從西藏、新疆、天津、河北趕回北京,專程到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拜年,與冀北電力人交流成長經歷。
  2012年和2013年暑期,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和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聯合組織了“央企社會責任尋訪”公益體驗活動,來自全國39所高校的40名大學生記者先後走進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承德供電公司、唐山供電公司、張家口供電公司基層點,發現、感知國家電網一線職工踐行社會責任、走群眾路線的事跡。當年參加尋訪活動的一些學生在國網一線職工奉獻精神的感召下,有的到西藏工作、有的去新疆、貴州支教,他們對那段火熱青春記憶尤深。
  新華社西藏分社記者、北大畢業生張宸參加了2012年冀北承德供電尋訪活動,2014年春節前,張宸專門給國網冀北電力寫信彙報學習、工作經歷。目前在新疆阿勒泰支教的、南開大學學生馬宇平寄也來了賀年卡,表示感謝。5位年輕人相約回訪國網冀北電力,分享了這兩年的變化和收穫。國網冀北電力副總經理周吉安坦言:“同學們的成長和回訪就是最好的新年禮物。”央企社會責任尋訪公益體驗活動為當代大學生搭建了瞭解基層、收穫成長的平臺,國網冀北電力也從大學生尋訪活動中發現自身價值,凝聚責任,走群眾路線,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
  ----------------------------------------------------------------------
  一堂人生課伴我去西藏
  2012年7月,我參加了由中國青年報社和國網冀北承德供電公司共同舉辦的“央企社會責任尋訪”活動。
  9天行程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電力工人到了百姓家裡,百姓的笑臉和熱情。他們的笑容是從骨子裡對隊員們的認可,他們的熱情是對隊員們最好的贊美。
  其實,隊員們做的工作很有限:維護日常的電力運行,利用去鎮里的便利給村民們捎些日常用品,照顧部分行動不便的老人。但就是這些小小的事兒,就讓村民們對這些電力工人有很深厚的感情。無論是綠舟、馬背,還是特色服務隊,他們都是從點滴細微做起,都是為百姓著想,知道百姓的需求。感動之餘,我時常困惑: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些電力工人受到群眾如此高的評價?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再響亮的口號都不如一件扎扎實實的實事。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話雖很朴實,但這正是在當下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最應該學習和反思的。
  我們當下的青年人應該思考我們為什麼而奮鬥、為什麼而努力。現在,北京大學每年去基層和西部就業的人數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雖然人數依然很少,但這是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在一線服務群眾的基層工作大有可為。
  這段尋訪經歷,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很長時間里,他們與百姓親如一家的情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這也成為我果敢地走進世界屋脊的最大動力。
  此時,我打心眼裡感謝承德供電的師傅們,感謝他們為我上的這堂人生課。只要心中有堅定的信仰,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我們始終可以站在時代的前沿,有一番作為。
  張宸 新華社西藏分社記者、北京大學畢業生,參加了2012年國網冀北電力(承德站)社會責任尋訪活動
  平凡中有偉大
  一位冀北電力人跟我說:“如果我們的服務能夠變得像空氣,讓百姓感覺不到但卻必不可少,這是我們最高的境界”。時隔兩年,我已忘記那位長者的名字,只是每當萬家燈火、教室明亮,總能清晰記起這句話。真正明白“像空氣”的深意,我對電力工人猶生一分感恩。
  京津冀高校傳媒走進冀北承德供電公司活動已近兩年,但在我腦海中仍清晰與深刻。歷時9天的行程,走訪承德、寬城、興隆和灤平4個縣,驅車2000公里,走訪每個縣的基層供電所,在大山裡尋找央企流露在百姓之間的責任與用心。
  為了尋找國網冀北電力“戶戶通電”工程的兩戶人家,我們在一座深山中跋涉。沒有路,石子隔著登山鞋把我的腳硌得生疼,抬頭看同行的電力師傅,只穿著一雙家常鞋。
  孫杖子村地處兩山之間,懸崖峭壁,山高路陡,交通極為不便。電力工人說,“山裡這些看似不太起眼兒的線路是由13根電線桿兒托起的。每根都是我們肩抬人扛一點點弄上來的。”
  一根長10米、重達400多公斤的電線桿,需要30個人肩扛手抬。從山腳下抬到海拔600多米的山頂時,至少需要16天的時間。這一切,卻只是為了興隆縣蘑菇峪鄉孫杖子村在這座深山頂上的兩戶人家通上電,兌現一個企業對社會的承諾。
  13根電線桿上的坑坑點點、劃痕斑斑,記錄著一個央企基層服務最真摯的內涵。而這,也只是國網冀北電力“戶戶通電”工程的一個縮影。
  在我們潛意識里認為生活本該如此的時候,殊不知,有太多的人在為我們普通的生活保駕護航,讓我們懂得這些電力人的“你用電,我用心”的責任。
  這數以萬計的電力工人,用責任保一方光明,值得青年人敬佩。他們是冀北電網的最細觸角,是毛細血管,必不可少,讓央企的社會責任因基層服務而豐滿。
  有人說,世界上的幸福有兩種,一種被人呵護幫助的幸福,另一種是被人需要的幸福。在兩年前的尋訪中,有一群人帶我深深感受勞累中的第二種幸福。
  在河北省寬城縣潘家口水庫,電力服務隊員大多黝黑、寡言、質朴。可他們不止是電力工人,還是水庫人民通往鎮上的“綠舟”。
  從庫區到鎮上往返要兩個多小時,他們都懷揣著某位村民的存摺或是一張張記滿所需物品的紙條。回程的鐵皮船上,柴米油鹽等都是庫區百姓的囑托。這一份數十年的堅守是他們自願承擔的、不計時間金錢的付出。
  寬城縣的一位電力師傅告訴我:“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偉人,但把平凡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就是一種偉大。”這是在尋訪完成後,在我腦海中迴響最多的一句話。
  央企社會責任尋訪的人生際遇,讓我對社會工作、基層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今年夏天我將畢業,我選擇了參加學校的研究生支教團,去貴州支教,去基層中鍛煉成長。只有接地氣、瞭解基層、瞭解國情,經歷基層一線、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自己。
  米夢凡 河北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已報名2014年貴州長順縣支教生,參加了2012年國網冀北電力(承德站)社會責任尋訪活動
  點亮萬家燈火 守護光明長城
  參加央企社會責任巡訪——“京津冀高校媒體走進國網冀北電力”活動之前,我對於央企的真面貌知之甚少,但是短短的九天,我明白了作為央企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這四個字含義的分量。
  2013年7月12日,尋訪的第五天,我們參加“迎峰度夏”巡護萬順線第二迴路140塔到147塔的工作。當時巡護隊焦敏銘隊長介紹道:這是蒙西電網能源輸送至京津唐地區的一條重要通道。因為是超高壓線路,巡線工人必須每天仔細檢查每個桿塔、絕緣子和線路的清潔及無損。他們通常要早上六點出發,根據路況,每天巡視20到40座桿塔不等。
  我們用了3個小時,跟著巡護隊走了7個桿塔。剛走了一半,就已經汗流浹背了。由於野外沒有補給,為了減少負重多巡一些線路,工人們只帶很少的乾糧走一天,到晚上才能好好地吃頓熱飯。每當有重大保電任務,桿塔下都會要求留人看守,防止意外發生,十天半月不能回家都是常事。
  同我們一起巡視的一位電工肖大爺已經這樣巡視了30年。看著他,言語已經不能表達我們的欽佩,只有深深地鞠一個躬。巡線工人們用他們的堅守和奉獻,默默無聞地保障著京津唐地區的用電安全。
  河北省宣化縣官廳梁村是一個只有五戶人家的自然村。我們驅車走了一個多小時崎嶇的土路,才來到一戶老人的家中。幾位電力工人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查表收費,而是拿出了麵條和藥品。老人們見到楊春江等人就像見到了親人一樣,一位老大娘還唱起了山歌。
  村子到外面是幾十公里的山路,也意味著幾十公里的供電設施。電錶上顯示:兩個月只有不到60元的電費、五戶一個月也就是100多元,成本是無論如何也收不回來的。看到我們的不解,楊春江解釋說:“成本收不回來也得來,從電線架到這裡那天起,就註定收不回成本。可是為了村村都有電,不能丟了這幾戶人家啊。”
  為了幾戶百姓用電的便利,供電企業可能要有幾百倍、幾千倍成本的投入,這就是央企的社會責任最真實的體現。電力職工每個人都清楚並且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國網冀北電力的“社區光明同行”這個承諾,他們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看到了央企的擔當。
  9天,1500公里,讓我感悟到一句話——“點亮萬家燈火,守護光明長城”。作為電力員工的子女,過去我對父輩的工作不太瞭解。通過尋訪活動,看到冀北大地上的巍峨長城,我才感受到父輩職業的神聖,是他們艱辛的付出,才有了萬家燈火。這種職業精神會成為一生的精神財富。
  王瑞笛 沈陽工業大學大四學生,國家電網職工子女,參加了2013年國網冀北電力(張家口站)社會責任尋訪活動
  唐山康復村 22年的堅守
  這兩年,每年夏天都是那麼精彩。我有幸作為校媒記者參加了兩屆國網冀北電力社會責任尋訪活動,每次尋訪活動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無論是承德還是唐山,基層電力系統的一個個故事感動著我,也激勵著我。印象最深的是唐山康復村的“村民”,是一茬又一茬的電力工人給他們帶來了快樂。
  康復村是1992年唐山政府及各類公益組織募資建成的無障礙村,村民均是在唐山大地震中造成下肢癱瘓的災民。自落成之日起,村裡常常迎來唐山供電公司的年輕人。1996年5月25日,國網冀北唐山供電公司志願者們10人一組,輪流將坐著輪椅的10位康復村村民抬到山頂。360多級臺階,半小時,他們汗流浹背。村民說:“他們流汗,我們流淚。每一個腳步都重重地叩在我的心上。這輩子,我永遠不會再忘記!”
  村裡大部分村民都五六十歲了,起初甚至連電腦開機都不會,然而在這些村民中,很少有人不會上網、發微博,甚至還不乏幾個花甲的“微博達人”。 他們都是供電公司員工手把手教出來的。
  2012年6月,韓村長的夫人“康復村-百靈鳥”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剛聽別人說唐山市博物館建好了,裡面又是什麼樣呢?”很快,冀北唐山供電公司的“sjy小”回覆了:“第一時間和你們負責人聯繫,會竭盡全力幫忙的!”三天后,青年志願者們便推著村民參觀了新博物館。
  自1992年康復村建成至今,供電人就未曾離開過。這不僅是一種恆心恆力,更是一種品德和境界。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服務,走到百姓中間就會有答案。供電人的努力,正是我們當代年輕人學習的原動力。
  王會玲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駐會主席、河北師範大學大四學生、參加了兩屆尋訪活動
  承德尋訪和我的西部情緣
  2012年夏天原本是一個平常的暑假。不曾想到,走進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承德供電公司,給了即將畢業面臨人生選擇的我更多的勇氣和決心。
  9天的時間里,我們深入庫區、草原、山林,和電工師傅們同吃同住。第一次走到電力一線,讓我們對“央企”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高薪”、“壟斷”那些刻板印象里冷冰冰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惡劣環境下無數電力員工對崗位職責的堅持與堅守,是一個頂尖企業將群眾置於心上的奉獻和擔當。
  還記得我們和“馬背電工”李國軍去巡線。7月份正值雨季,道路多處被河流沖斷,我們的大巴幾次陷入淤泥,所有人員不得不下車用鐵杴清路。幾番波折,終於到達了李國軍的工作地點——承德市圍場縣卡倫後溝牧場,海拔1500米。
  在這方圓6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只散居著298戶牧民,一次巡線至少要七天七夜。“其實這個季節是最不遭罪的,隨處都有河,還能帶麵包和饅頭。冬天太冷,就只能帶方便面,渴了就吃點雪。”李國軍說。
  李國軍12年行程5萬公里,一個人,一匹馬,風雨無阻。他獲得了很多榮譽,然而在他家裡,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獎狀和勛章。他說:“我只是幹了自己該乾的事,表揚是對我們這些電工的肯定。”
  走進承德隆化分公司時,我們認識了一支以董存瑞名字命名的青年服務隊。服務隊成立之初,提出要發揚不怕犧牲、講求奉獻的董存瑞精神。“五老”——“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老模範”家家都有他們發的“連心卡”,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打負責電工的電話。“為群眾辦實事”,是電力志願者的心聲,更是每一個優秀公民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
  “知中國,服務中國”是南開的辦學理念,那些在電工師傅身上學到的朴實無華的品質、體會到的責任,也與我在南開接受的教育相吻合。在祖國的山水中,我讀懂了南開人的責任。
  這次寶貴的基層採訪經歷,讓我更堅定了到基層去歷練的決心。2013年9月,我放棄了保送讀研的機會,選擇加入南開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到新疆去做一名高中老師,深深扎根西部基層的土壤,將自己的青春從浮躁中剝離出來,用知識和愛心服務群眾,肩負起歷史賦予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
  馬宇平 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南開大學第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參加了2012年國網冀北電力(承德站)社會責任尋訪活動
  專家點評
  尋訪基層是新一代青年的精神洗禮
  看了五位大學生以校媒記者的身份到鄉村和企業生活、調查和支教的體驗文字,不禁讓我聯想到自己30年前靠兩條腿用一個暑假跑遍皖南三個縣每個鄉進行教育與社會調查的辛苦與快樂經歷。
  人的成長髮展過程的基礎是知性不斷完善的過程,這一過程分為內部認知和外部認知兩個方面。從外部認知而言,需要對外部世界更加全面地認識,對青年人而言,到鄉村或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社會底層,才有機會認識一個完整真實的社會。從內部認知而言,人需要從他人對自己的反應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真實相關,這種反應僅局限於父母、老師、朋友是不完整的。
  但這種認識不應是淺層的旁觀、閱讀,而應深層參與,不應是居高臨下,而應是平等地相互服務。當別人給你一次實現自己志願的機會時,即便在外在形式上看是你在幫助別人,而更為實質的是別人給了你一次成長的機會。這也是大量調查所顯示的結果:每次支教活動中支教者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在這樣的活動中,真正需要感恩的是得到這樣的成長機會的那一方。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理解各位同學所感受到的,深入社會的每次尋訪活動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從中獲得感動和激勵。我也感到自己30年來堅持做教育研究工作的一股堅強動力來自於每次到一個地方調查人們送別時對解決他們的問題所懷深沉期待的目光。
  這種目光所傳遞的就是這次活動主題——社會責任。當然這種責任不僅誑諳嗍冢裁揮惺槊嫘椋枰扛鋈巳ヌ逖欏⒏形頡D愕奶逖楦形蛟繳羈蹋愕娜松突嵩角看蟆N頁8鶉慫狄瘓湮易約旱納羈燙逖椋杭甘甑氖檔氐韃椋刮以謨齙餃魏撾侍饈倍汲晌桓黽岫ǖ拇籩諗珊褪抵づ傘�
  最後想告訴這五位同學和眾多青年朋友的是,你們所邁出的還只是第一步,人生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像這樣,到社會底層“充電”,這樣你才會有不竭的動力,你的人生才會更完善。
  儲朝暉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
  基層聲音
   走群眾路線
  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國網張家口供電公司在為民服務上給我們東望山鄉的官廳梁村樹立了一個非常好的典型,是一個值得學習的好團隊。我有三點感受:第一,他們的服務意識在提高,一旦出現故障能很快到達現場處理。第二,在安全方面,我們村委會一但提供了維修信息,他們就立刻斷電,進行一些線路的處理。我們村這麼多年沒有出現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的工作做的非常細緻。第三,他們在本職工作以外還為老百姓做許多事情。像一些自然村,地理位置偏僻,人口少、村民年紀大,交通極其不便利,他們在收電費、為老百姓用電服務時,還不忘為老百姓捎些菜和糧食,百姓們非常滿意。他們黨員服務隊不僅全力做好本職工作還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我認為這是我們在用電、他們在用心。我作為一個基層幹部深受鼓舞。他們一直踐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他們把群眾裝在心裡,為群眾盡心儘力服務,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郭建仁 全國勞動模範、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宣化縣常峪口聯合總支書記  (原標題:國網冀北電力搭建社會實踐平臺助推大學生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uytzukmhgktw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